2021年7月26日,由郑诚功教授发起的“智能诊疗医疗仪器新技术” Med-X交叉创新沙龙成功召开。因受台风“烟花”影响,该期沙龙活动以腾讯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郑诚功教授主持本次线上会议,js345线路检测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与学生代表近20人参会。
首先,高维强院长致欢迎辞,指出Med-X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以肿瘤早筛创新检测技术、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和智能诊疗医疗仪器新技术为未来三大建设联盟,针对当前三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脑疾病的精准治疗进行全面布局。高维强院长希望本院相关领域专家能借此沙龙畅所欲言,紧密合作,并利用学院良好的转化创新平台及条件,共同推动三大联盟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为学科和学院的发展做贡献。
随后,郑诚功教授指出,他负责的“影像、计算及系统生物医学纵”的相关创新研究将和“智能诊疗医疗仪器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在AI演算法和资料库等方面和另外两大联盟进行合作。接着,郑诚功教授进行题为“AI诊疗技术与创新转化”的主题报告。他总结了90年代初他的研究团队开始类神经网络研究的历史, 2008年通过人工智能、统计学和大数据的交叉分析法进一步通过医保资料库将疾病进行分类诊断和治疗。2011年起凭借美国FDA注册人证领域的丰富经验,帮助国内骨科器材厂取得美国FDA医疗器械认证。2021年6月1日起我国施行的最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优化了审批备案程序,为js345线路检测老师的创新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希望js345线路检测老师能加强内部合作,共享临床转化和产业化资源。
会上林关宁、冯原、孙俊峰、钱晓华、张立篪、姚怡飞等相关领域老师依次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已有科研基础与成果,并在智能诊疗医疗仪器技术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科学问题。林关宁老师介绍了 “药物-疾病”作用机制推理工具及智能对话系统,该系统将完整描述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双向作用图谱,实现多种应用目标一体化的新型制药及相关应用解决途径。冯原老师介绍了磁共振弹性成像(MRE)的技术背景和临床应用,目前课题组已就MRE成像申请了相关专利和开发,并已开展约200例肝脏和100例头部的人体安全性测试。孙俊峰老师分享了经颅超声刺激及应用,目前课题组已经研发了3代样机且已通过第三方安全性测试,该机器在脑科学和基础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需求。钱晓华老师以医疗AI核心算法为基础,针对一系列临床问题开展各项评估,创造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张立篪副教授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构建针对骨关节磁共振图像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膝关节影像的获取、计算和分析进行全面观察与评价,目前已建立了骨关节影像大数据自动分析平台。姚怡飞老师就老年人及长期久卧久坐病人的压疮问题为背景,对细胞的损伤生物力学进行研究,开发了一款智能坐垫。
最后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智能诊疗医疗仪器技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郑诚功教授总结人工智能诊疗仪器技术,需要5大元素相结合:A-algorithm(演算法),B-big data(大数据)、C-Cloud(云端建设)、D-domain knowledge(背景知识)、E-evidence based result(循证结果)。希望未来学院纵和横能互相合作,共同进行创新研究及促进临床转化。
供稿单位:科研与学科办
作者:许贞